这一次,我们跟随世界华人华人建筑师协会一起走访北欧三国,来到孕育世界顶级设计大师的国度,参观了很多当地建筑,身临其境去感知北欧设计的精髓。
文明最核心的意义,就是人的价值。高晓松在回忆北欧旅行的日记中提到:“到了北欧没几天,我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,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很丑陋,很粗鄙,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跟人钩心斗角,跟北欧人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。”
北欧人长寿、快乐、幸福指数高,如果未曾亲身感受,你很难想象那种扑面而来的感官震撼。经过这次北欧的深度考察之后,我把这种幸福的来源归结于“三jiǎn”的价值观
三jiǎn,即“减 · 俭 · 简”
既是减去的减,也是俭朴的俭,亦是简单的简;
第一jiǎn
“减”少对社会资源的消耗
北欧主要是指欧洲北部挪威、丹麦、瑞典、芬兰及冰岛等国,他们摈弃了物质至上主义价值观,崇尚物质简朴、精神丰盈,少即是多。
当我们在拼命汲取社会资源的时候,北欧人却在尚“减”。减少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,这个“减”的背后正是对社会高度文明的体现。
Nykredit总部大楼
8字住宅
当我们在圣诞节淘了一堆昂贵又没用的东西回家,北欧人正在赫尔辛基的旧物集市“精减”自己的生活。当我们开着新车出门炫耀却堵在高架时,北欧人正在开着船享受着休闲的时光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,人们不会过度攀比。
北欧人的形体都很大,但他们的房间体积却“减”得有趣。考察过程中,我们走访了很多公寓、酒店,这些建筑特色各异,但统一的特征就是房间不大,床更是小得出人意料,最小的才80公分。
够用,就行。
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哲学。
而今,我们有幸亲历了北欧价值观的推崇与传播。比如今天的日本,也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,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,也在像北欧的观念学习,向传统价值观挑战。
现在,日本的品牌“过度包装”现象已经在“减”少。以前送个礼品,要拆好多层才能看到最里面的那一点点。现在的设计,则是直截了当。
从节约到主动选择“减法”,靠生活方式拓展世界,从短暂的大幸福到长久的小确幸,这样的文明背后,有着生生不息的创造力。
第二jiǎn
“俭”素的生活
正是在这种价值观里面,我们从“减”延伸到了“俭”——俭素而真实的生活。
在丹麦,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。而在瑞典,则是一条小船。交通工具不是面子的体现,更不是男人的必备。闲暇之余,自己动手解缆绳,乘船而过,优哉游哉,那些被称为幸福的日子。
大学生对物质欲的追求很少,对精神及自身修养和知识的索取很强烈。他们生活的很淡定,很自信。
哥本哈根大学
世界海事大学
自20世纪90年代起,北欧国家普遍通过立法形式实施垃圾强制分类。北欧国家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是区分可燃与不可燃垃圾、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。很多回收站安装有花园垃圾再翻新系统,树木枝叶和杂草等投入其中进行生物分解,两个月后可以形成堆肥原料,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市民。北欧不少城市不仅实现了高达97%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,而且出现争相进口垃圾的“怪象”。这也是减少对社会资源消耗的表现。
他们喜欢锻炼身体,因为不健康之后你可能需要住院,政府会给你补贴、医药,有时候你还得花很多钱,占用社会资源;但是健康了,本身就是对社会负担的一种减少。
在北欧待的时间长了,你会越来越觉得,这片土地带给你的神意。这里的人不聊所谓的资本,也不聊你在什么知名的学校读书。
玛尔摩图书馆
北欧还是一个让明星存在感很低的地方,也许在北欧人心目中自己才是那个明星。
他们不去羡慕任何人,甚至在他们看来总理就是为其服务的。总理也骑自行车,总理也要去买东西。看到总理,打声招呼就过去,人人平等、男女平等的理念,在这个国度是非常鲜明的。
第三jiǎn
“简”约的艺术和建筑
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筑师探讨的永恒话题,温暖的色彩使北欧的漫长黑夜不再寒冷。
北欧设计是非常理性,但又绝不会缺乏人情味和个性魅力。形式不是刻意为之,美感由功能造就和决定。这样的理性来源于北欧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适当使用。
随着文明的进步,“简”的意思是减到不能再减,然后物尽其用。比如杯子,就是用来喝水。它没有多余的修饰,而是回归杯子的本来属性。但它又是集约化的,是简约的,同时也是经过艺术洗练的 。
而“简”同时也有“奢侈”的表达,即更多是表现在它的空间上。材料、高科技的发展,展现出当代技术的魅力。在空间上,用最简单的集约化手段,表现了其丰富的空间体验,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。
双子星公寓
Ordrupgaard博物馆
路易斯安纳现代艺术博物馆
无论在什么地方,建筑都应尊重环境、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材料,将自然与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,把人本主义放在设计的最首位。
在建筑的发展中寻求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,似乎是北欧建筑师的一种本能,而不是一种手法。这种朴素的本质让人感觉安心、舒适,也正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。
但哪怕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北欧设计,实际上过去也走过一些曲折。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,才造就了现在的北欧。
每一个时代,都有每个时代的艺术辉煌,最终通过政治的迭代、朝代的演变,最开始的艺术变成了文明的进步。现在的北欧崇尚技术、崇尚艺术极简,在这些看似玄妙的背后,只因他们“价值观”的改变。
武重教堂
乌普萨拉大学
哥本哈根芭蕾舞剧院
建筑的美,还原了美的本身;艺术的美,延续了生活本身。
建筑和艺术不会说话,却将最精华的部分一代代传承下去。我们透过建筑,去理解一代代的北欧文明、去哲思他们背后的“减”法。
建筑师手法本身并没有差别,差的是那种艺术的高度。而艺术本身,何尝又不是文明世界里的一种高度浓缩。
如果有机会,愿我们能一起去北欧走一走。不管你在何时、何方,请记得生命有时候并不厚重,只要你愿意给生活“减”出一个口子,艺术和阳光才能照进来,照亮我们的生活。